州委组织部:
马新菊提出的《关于大力招引优秀大学生进入村组织,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目前,全州共有村(居)民委员会2432个,其中:村民委员会21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02个(含64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委员会)。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在确保村民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较好的发挥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和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一、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省委《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等精神,重点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外出工务返乡农民工等优秀人员中选配村干部。
二、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建设
(一)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完善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协商议事会议、村“两委”议事规则、村民自治章程,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机制。
(二)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确保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规范化,我县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方法,州、县两级建立了城乡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和<贵州省社区代办政务服务指导目录>的通知》,启动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目前,全州村(社区)都在村(社区)办公场所和方便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居)公开栏,同时,还设立了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并坚持按季公开,全年大事年初公开,财务收支和阶段性工作按季公开,重大事项一事一公开,特殊情况随时进行公开。截止2020年,306个村、社区被得省民政厅命名为“贵州省村规民约示范村(社区)”,充分发挥村民公约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中的积极作用。
三、坚持目标导向,探索社区建设新路
(一)积极推动黔东南州“三社联动”社会服务项目省级改革试点工作。引入专业社工在凯里市南山社区实施“三社一体化”社区治理、开怀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马石社区实施“居民互助+社区共融”、大风洞镇青杠林村实施“邻里互助+社工服务”、凯棠镇白水村探索“志智双扶”和岑巩县大有镇大坪同心社区实施“居民互助+社区共融”的“三社联动”机制试点工作。通过近6个月的创新实践,5个试点社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建设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一步步得到实现。
(二)探索实施“两建四化”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水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决定在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先行先试,探索实施“两建四化”,建立健全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实现社区阵地标准化、社区工作管理规范化、社区服务精准化、“三社联动”常态化,进一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水平,巩固榕江县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成果,助力榕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探索出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
黔东南州民政局
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