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三结合”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发展
2024年10月31日 11:26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视力保护色: |
近年来,我州通过政府政策与村居集体结合、社会资源与养老事业结合、村规民约与老年群体结合,积极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快速发展。
一是政府政策与村居集体结合,打造优质农村养老互助场所。选择在老年人口集中、互助养老需求大、区位优势明显、公共设施宽敞安全的村,整合村委会、村活动室、大讲堂以及闲置房产等场所,集中打造一批农村互助幸福院;同时,通过申报中央、省级资金项目,为农村互助幸福院设置文化娱乐室、康复理疗室等功能室,配套有电视、餐厨器具等服务设施及音响、健身器材等娱乐设施,为老年人打造适老化的活动空间。截至目前,全州投入2353.296万元,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538所。按照省级统一部署,对建筑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设施设备及管理制度达到要求且1年内未发生重大责任安全事故的农村互助幸福院,每年补贴1万元。2023年全州有7所农村互助幸福院获得补贴;2024年有22所获得补贴,为全省获得奖补数量最多的市(州)。
二是社会力量与养老事业结合,构建多元农村养老互助体系。以解决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用餐难等问题为目标,通过“三个一点”,开展农村试点助餐服务,即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老人出一点,每餐为老年人优惠5-8元,老年人每餐仅花费3-8元。如:天柱县联山社区探索“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补助老年人每餐6-8元;榕江县敦仁村探索村集体经济出一点、党员(村贤)出一点、群众自己出一点,老年人每月缴纳100元生活费,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就餐问题,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3个助餐点,每天助餐人数659人以上,排名全省第三位。由村委、志愿组织和社工组织等组织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每年姊妹节、端午节、中秋节、老年节、苗年节等节日期间组织老人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2023年以来,依托社工组织,以“五社联动”建设为抓手,建立志愿服务队127支,开展活动2367次,动员社工4185人次,入户走访8055户,服务老年人6.54万人次。发挥医疗体系作用,组织县级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不定期到农村开展义诊活动,帮助老年人血压测量、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等方面开展健康养老服务指导。2022年以来,每年为41.09万65岁以上农村老人免费体检一次,2023年完成65岁农村老年人结核病、白内障筛查。
三是村规民约与老年群体结合,营造良好敬老爱老互助氛围。黔东南州民政局、黔东南州精神文明办、黔东南州公安局、黔东南州司法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一约四会”工作的通知》(州民发〔2022〕9号),明确要求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引导群众对独居、失独家庭及特困人员老年人开展邻里照顾等纳入村规民约;同时,有条件的县(市)还设立“乡风文明积分超市”,做好人好事都可以积分,村民可利用积分抵扣采购物资费用,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村民的行为习性,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村民树新风、扬正气,涌现出了一批孝老爱亲、乐于助人、邻里和睦等先进典型,如台江县方召镇巫梭村。截至目前,全州2147个村(居)均将敬老助老纳入村民公约,其中9个村设有积分超市。村两委干部分包到户到人,每周至少到所分包的老人家中看望一次,了解老人健康状况、生活保障、居住环境、消防安全、养老需求、亲情关怀情况,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购买生活所需品、代缴水电费等,协调各级各部门帮助解决村级无法解决的困难,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目前全州每月探访老年人19450余人。
分享到: |